首页 > 加密广场 > 仓都加满的观点

全球豪宅难卖:富商上海豪宅1.2亿腰斩仍无人问津,富人为何转向AI等领域?

仓都加满
@df62cdaea4d53
2025-09-20
这几天注意到一个现象,还挺有意思的。
一、豪宅突然很难卖。
那就是,现在全球的豪宅突然很难卖,有钱人除了自住房愿意花钱外,不怎么愿意投资房子了。
一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是身边一个朋友,在小孩已经读大学毕业后,准备将一套多余的豪宅出售。(不是特指,现象很普遍,请勿对号入座)
也是深圳比较有名的豪宅吧,这里就不写具体名字了,大概前几年高峰期值个2000-3000万,但是现在挂牌了一两年时间,根本卖不出去。
除非打骨折,那人又舍不得,比高峰期跌了1000多万,最近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前几天又看到,某知名富商在上海的豪宅,挂牌价格从1.2亿元,直降到6000万元,还是无人问津。
要知道,这套房在2015年的买入价是6300万元,加上2200万的装修价格,真实成本在8500万元左右,就算6000万元卖出也是亏损严重的。
然后上网看了一下,国外也是类似的,越贵的房子,这几年越是很难卖,即使卖出去,有的也是巨亏。
比如温哥华的一套房子,2017年438万加币买的,可过了8年后,2025年却只卖出310万加币,足足亏了120万加币,还不算中间的利息费用和买卖佣金。
比如美国一个主持人Rosie O’Donnell,在2017年以约 800万美元购买了一套位于纽约市中城东区的三层阁楼,后来在 2025 年将其以 约 475 万美元 出售,亏损约 325 万美元。
二、为什么全球有钱人不投资房子了?
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新变化,那就是全世界有钱人,对房子兴趣没那么大了,所以导致二手豪宅很难卖。
财富高的阶层,除了对自己的房子愿意花巨资购买和改造外,不怎么对外投更多的房子了,更别说全球去买房子。
这背后有几个逻辑层面的变化:
1. 房子从“增值资产”变成“低效资产”
过去:房产在很多国家几十年都是保值增值工具,尤其在通胀背景下(70-80年代美国、2007-2015年中国、2000年后的新兴市场)。
现在:在多数发达市场,房价涨幅趋缓,甚至跑不赢股票、科技股、私募股权基金的长期回报。比如美国过去10年标普500指数年化收益率接近12%,远超房地产。在国内,这几年大多人的房地产,都是贬值的。
有钱人看重资金效率:一栋豪宅的年化回报可能只有2-3%,甚至考虑税收、维护费后变成负收益,不如投在AI、生物科技、能源转型等成长性领域。
2. 税收和监管环境让房子“不划算”
在欧美,豪宅税、房产税、遗产税都很高,有钱人买豪宅不仅没有隐形红利,还要每年“输血”。
在中国,大部分地方虽然没有房产税,但投资房产的流动性差、政策限制多,资金占用大,租售比很低,灵活度非常差。
3. 财富阶层的消费观转变
体验大于拥有:越来越多富豪更愿意花钱在私人飞机、游艇、旅行、教育、健康、艺术品等“流动性体验”,而不是长期占用资金的砖头瓦块。
租赁文化兴起:在纽约、伦敦、香港,有钱人不一定买豪宅,而是选择长期租赁豪宅公寓,减少资金沉淀,比如阿里的蔡崇信,就是长期每月花88万港币在香港深水湾租房。
4. 财富来源的变化
上一代财富来自实业或房地产本身,他们对房子天然偏好。
新一代财富大多来自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他们对资产回报率、资本效率的敏感度更高,对房子这种“低周转、低回报”的投资不感兴趣。
在互联网社交时代,炫耀财富不一定靠房子。投资热门科技公司(例如AI独角兽、SpaceX、OpenAI)更有“身份符号”。
房子逐渐失去了“终极地位象征”的意义。
综上,房子对富人来说,逐渐从“财富增长工具 + 社会地位象征”,变成“高维护成本的消费品”。
他们并不是不买豪宅,但是更多把豪宅定位为一种自住消费,而不是财富增长核心,对购买多余的豪宅失去兴趣。
三、有哪些影响?
我觉得,富人不再偏好购买多余的豪宅,影响还是很大的。
一方面,从个人置业角度看,除非你财富很充足,不然尽量在国内不要购买超过3000万元的房子,在国外不要购买超过300万美元、或300万加币、300万欧元的房子。
太贵的房子,接盘的人很少,升值潜力就很一般了,长期下来可能就是个消费属性,甚至到最后是亏损的。
另一方面,未来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可能像股市、基金这些流动性好的资产就更重要了,毕竟存款利率也越来越低了,但是要注意资产的分散、多元化配置。
不少人也在询问我,目前到了下半年,还有哪些产品可以关注?
个人觉得,现阶段全球关注的焦点是人工智能产业,而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其跟踪的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反映创业板人工智能主题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情况。
该ETF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既包括硬件端,也包括软件端。
数据来源:国证指数网,网站公开信息,只是指数成分股列举,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2025.8.2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重视,中国有望在AI领域形成硬件、软件、应用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这不仅将支撑中国AI产业的创新发展,更将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塑造新的竞争态势。
作为个人来说,如果想参与人工智能公司,又没有专业的知识和背景,较合适的方法,还是通过相关的指数基金来参与。一方面有助分散科技股较大的黑天鹅风险,另一方面指数不断对成分股推陈出新,能代表市场的主流方向。
另外,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作为科技类指数基金,弹性较大,适合偏好成长投资、偏好高弹性的投资者,或多行业组合在科技行业做一定比例的风险暴露;此产品不适合风格保守、厌恶较大波动的投资者.
相关资讯
您可能喜欢的标签
随便看看

2JMTT.com Copyright ©加密头条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密头条,探索加密世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