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短命周期:长期价值为何难以实现?
内容提要:当前加密领域存在一种追求短期热点的叙事转型文化,创始人频繁转向NFT、DeFi、AI等新概念以吸引资金与关注。然而,这种18个月左右快速更迭的周期,使得团队难以深耕产品,因为资本和用户注意力往往流向未完成的新叙事而非已成熟的项目。尽管快速转型能带来融资便利,但行业结构上鼓励短期行为,导致真正需要长期建设的基础设施难以发展,形成了市场奖励开创而非完成的悖论。
我认识的大多数加密创始人现在都在进行第三次转型。这批人在 2021 年开发 NFT 平台,2022 年转向了 DeFi 收益,2023/24 年又转向 AI 代理,现在他们正在追逐本季度的热门趋势(也许是预测市场吧)。
他们转型并没有错,甚至在很多方面,他们的策略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本身就使得难以构建任何能够长期发展的产品。
18 个月的产品周期
新概念出现 → 资金涌入 → 所有人转型 → 持续发展 6-9 个月 → 新概念消亡 → 再次转型。
一个加密周期曾经能维持 3-4 年(ICO 时代),后来缩短成 2 年,现在,如果运气好,一个加密周期最多持续 18 个月。2025 年第二季度加密风险投资下降了近 60%,这使得加密创始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在下一个叙事迫使他们再次转型之前进行开发。

在 18 个月内几乎不可能打造出任何有意义的东西,真正的基础设施至少需要 3-5 年,而真正达到产品市场契合需要数年时间而非数个季度的迭代。
但如果加密创始人还在沿用去年的叙事方式,那就是在浪费钱,投资者也会弃你而去,用户会流失。有些投资者甚至会强迫加密创始人迎合当前的潮流,而其团队则会开始评估投资那些凭借本季度热门叙事获得融资的项目。
沉没成本谬误作为生存机制
传统的商业建议是不要陷入沉没成本谬误。如果某个项目行不通,就马上转型。但加密领域却完全陷入其中,将沉没成本谬误作为生存机制。现在,没有人会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去验证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效,而是遇到阻力就转型,用户增长缓慢也转型,融资困难也选择转型。
每个加密创始人都会进行这样的权衡:
· 继续开发现有产品,也许 2-3 年后会成功。如果运气好,你或许还能获得新一轮融资。
· 转向热门叙事:立即融资,展示账面收益,在任何人意识到行不通之前退出。
第二种方案绝大多数时候胜出。
项目永远即将完成
很少有加密项目能真正完成他们路线图中的东西。大多数项目总是处于「即将完成」的状态。总是差一个功能就能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它们永远无法实现,因为在半途中,市场风向就发生了转变,一夜之间,完成你的 DeFi 协议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为每个人都在谈论 AI 代理。
市场会惩罚那些完成的项目。因为一个已完成的产品有其已知的局限性,而一个「即将完成」的产品仍然拥有无限的叙事潜力。
资本追逐的是关注度,而不是完成度
在加密领域,如果你有新的叙事,即使没有产品也能筹集 5000 万美元;如果叙事已建立,产品可用,可能连 500 万美元也难以筹集;如果是旧叙事,有产品和真实用户,那么则可能根本无法筹集到资金。
VC 不投资产品,他们投资的是关注度。关注度会流向新的叙事,而不是已经完成的旧叙事。大多数团队现在都只顾着追求「叙事最大化」,完全为了哪个故事能吸引资金而优化,根本不在乎他们实际在做什么。完成项目会限制自己,而放弃项目则能为你保留选择余地。
团队留存率
如果你是一个加密创始人,在新叙事到来后,你最优秀的开发人员可能会收到两倍薪水被挖去参与热门的新项目,你的市场营销主管也会被刚刚融资一亿美元的公司挖走。你无法与之竞争,因为你六个月前放弃了热门叙事,决定真正完成你已经开始的项目。
没有人愿意参与枯燥乏味的稳定项目。他们想要的是混乱、资金过剩、可能崩溃但或许能带来十倍收益的项目。
用户注意力持续时间
加密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有时仅仅是因为它是新的,因为人人都谈论它,因为可能会有空投。一旦叙事转移,他们就会离开,而产品后续是否改进、是否添加了他们要求的功能都已无人在意。
事实上,我们无法为不可持续的用户打造可持续的产品。一些加密创始人反复转型,以至于连他们自己也忘记了最初的目标。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 NFT 市场 → DeFi 聚合器 → 游戏基础设施 → AI 代理 → 预测市场……转型不再是战略问题,而成了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

基础设施悖论
在加密领域,那些能够长久存在的事物,大多是在加密货币尚未引起关注之前就已建立起来的。比特币诞生于无人问津之时,没有 VC,也没有 ICO。以太坊诞生于 ICO 热潮之前,在人们还未预见到智能合约的未来之前。
而大多数在炒作周期中诞生的事物都会随着周期的结束而消亡,周期之前诞生的事物则更有可能成功。但事实是很少有人会在一个叙事开始之前就进行开发,因为缺乏资金、关注和退出流动性。
为何这种情况很难改变?
基于代币的激励机制创造了流动性退出机会。只要创始人和投资者能够在产品成熟之前退出,他们就会这样做。
信息和情绪传播的速度远超建设速度。等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人人都知道结果如何。加密行业的整个价值主张正在快速发展,要求加密慢慢发展,就等于要求它变成它原本不会变成的东西。
这意味着,如果你花了三年时间打造一个产品,别人抄袭你的想法,三个月就能用更差的代码和更好的营销策略发布产品。然后他们就赢了。
加密货币难以构建任何长期产品,因为它从结构上就与长期思维背道而驰。
你可以是一位坚持原则的创始人,拒绝转型,始终忠于最初的愿景,用数年而非数月的时间进行开发。但你很可能会破产、被遗忘,最终被那些在你发布第一版产品期间转型三次的人所取代。
市场不会奖励完成,而是奖励不断开创新事物。或许加密行业真正的创新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
- 上一篇:比特币17年:白皮书引领全球金融新秩序!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相关话题
-
- 鲍威尔鸽派信号引爆币圈:9月降息预期下加密市场何去何从? (备选方案: 周期论失效后的加密市场:降息预期与基本面博弈全解析 从宏观驱动到创新叙事:后降息时代的区块链投资逻辑重构 山寨季为何缺席
- 揭秘暴富真相:为何多数人未能实现百倍收益?
- 本周加密市场三大爆点:白宫峰会、非农及CPI数据,抓机会实现财富翻倍
- 2024年加密市场展望:大饼涨跌周期与山寨币投资机会
- 币圈牛熊生存法则:熊市囤筹,牛市止盈,穿越周期实现增值
- 高位震荡下的加密市场:远离山寨,锁仓USDT,静待BTC主导新周期
- BNB的价值解析:为何它值得与ETH比肩
- 币圈周期论:洞悉趋势,把握未来五年加密市场脉搏
- 加密市场流动性困境与价值共识缺失的反思
- 特朗普言论影响加密市场:为何如此脆弱?
- 币圈跨越阶层秘籍:把握周期,稳健操作,实现利润最大化
- 加密市场新牛市周期来临,锁定实体资产与Web3潜力股
- 相关资讯
-

Coinbase深度解析:为何我们坚定看好以太坊的价值?

分析:中本聪的比特币理想为何未能实现?

加密市场四大基本面深度剖析:新资金动向与价值币回归趋势,未来格局展望

Bankless解析:人工智能为何需要汲取加密货币的价值观?

币圈未来展望:华尔街持续买入,币价为何不涨?揭秘三大价值洼地币种,美联储降息日确定,People与Ondo未来可期!

比特币能否助力普通人实现财富逆袭?为何在比特币市场中,把握逃顶时机至关重要?而对比特币采用DCA(定期定额投资)策略,是否是最佳的投资方式?

马斯克政治倡议助推DOGE:政治流量或成新价值周期引擎

比特币突破7.2万美元,加密市场迎接新周期?

历经三轮周期的价值投资老VC,面对此轮Meme热潮是否感到焦虑?

币圈投资:历经周期,实现财富自由之路
- 猜你喜欢
-

九神《囤比特币》系列5:囤比特币:冲动、孤独、无聊与矛盾

你的加密股票值多少?NAV净资产价值,一看就懂!

美国《天才法案》:稳定币市场巨变,中国投资者如何布局?

SOL链机器人交易:每日200美金躺赚秘籍大公开!

年化79倍!奥拉丁算法神盘稳定运行365天,Origin造富神话持续引爆币圈!

Circle创始人震撼预言:稳定币将吞噬10%全球货币!区块链革命这才刚开始

2025最全Web3钱包指南:一键掌控BTC/USDT等千种加密资产

Circle招股说明书深度解析:USDC稳定币市场格局、财务数据及IPO前景分析

币圈惊魂夜:十大黑天鹅事件全复盘,有人血本无归,有人暴富翻身!

USDC终极争夺战:Coinbase吞并Circle只剩价格博弈?

